體檢報告上赫然寫著“幽門螺桿菌陽性”,很多人心里“咯噔”一下:這是離胃癌不遠了嗎?也有人不以為然:“不就是個小細菌嘛,沒啥感覺就不用管它!”這兩種反應,其實都走入了誤區。
幽門螺桿菌感染確實是胃癌發生最重要的可控危險因素之一。它長期駐扎在胃里,像一枚破壞力持久的“炸彈”,持續刺激胃黏膜,引發慢性炎癥,逐步演變,少數情況下最終可能增加胃癌風險。但這絕非一蹴而就,更不是所有感染者都會走到那一步。研究顯示,感染者中最終發展為胃癌的比例約為1~3%。
發現陽性,無論有無癥狀,積極根除治療至關重要!這相當于及時拆除了胃癌發生鏈條上的關鍵引信。規范的治療方案(通常為四聯藥物療法,療程10~14天)能有效清除細菌,顯著降低胃黏膜炎癥程度,從而大大降低未來發生胃癌的風險。
這一步,是預防胃癌最直接、最有效的策略之一。
即使成功根除了幽門螺桿菌,對于部分人群來說,定期篩查的“警報”也不能解除。如果你:
2.根除前已存在明顯的胃黏膜萎縮、腸化生甚至異型增生等癌前病變
那么,即使細菌已被清除,既往感染造成的胃黏膜損傷可能已經存在,后續仍需在消化科醫生指導下,定期進行胃鏡檢查。胃鏡是篩查早期胃癌的“金標準”,能直觀發現微小病變,真正做到早發現、早干預。
幽門螺桿菌陽性無需恐慌,但務必重視。規范根除是預防胃癌的基石,對于已存在胃黏膜損傷的高危人群,根除后的定期胃鏡篩查,是守護胃健康的另一道堅實防線。科學防治,胃癌并不可怕。健康是一場馬拉松,科學認知與積極行動是最好的防護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