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病可急可緩。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也可忽然出現頻繁而較深的干咳,以后漸有支氣管分泌物,在胸部可聽到干、濕羅音,以中等不泡音為主,偶可限于一側。嬰幼兒不會咯痰,多經咽部吞下。癥狀輕者無明顯病容,重者發熱38~39℃,偶達40℃,多2~3日即退。感覺疲勞,影響睡眠食欲,甚至發生嘔吐、腹瀉、腹痛等消化道癥狀。年長兒再訴頭痛及胸痛。咳嗽一般延續7~10天,有時遷延2~3周,或反復發作。如不經適當治療可引起肺炎,白細胞正常或稍低,升高者可能有繼發細菌感染。
病原是病毒、肺炎支原體或細菌,或為其合并感染。病毒感染中,以流感、腺病毒、3型副流感及呼吸道融合胞病毒等占多數,肺炎支原體亦不少見。凡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都可成為支氣管炎的病原體,在病毒感染的基礎上,致病性細菌可引起繼發感染。較常見的細菌是肺炎球菌、β溶血性鏈球菌A組、葡萄球菌及流感桿菌,有時為百日咳桿菌、沙門氏菌屬或白喉桿菌。營養不良、佝僂病、變態反應以及慢性鼻炎、咽炎等皆可為本病的誘因。<
胸部X線檢查
肺紋理增粗或正常,偶有肺門陰影增濃。 生化檢查
周圍血白細胞總數正常或偏低,由細菌引起或合并細菌感染時白細胞總數升高、中性粒細胞增多。
胸部羅音或粗或細,大多是中等濕羅音,主要散在下胸部。咳出分泌物后,羅音可暫時減少。偶因支氣管內積痰太多,呼吸音可減低,但咳出痰液后,呼吸音即恢復正常。重癥支氣管為與肺炎早期難以鑒別,如聽到較深羅音或捻發音,咳嗽后羅音無明顯減少時,應考慮肺炎作胸部X線檢查以確診。
身體健壯的小兒少見并發癥,但在營養不良,免疫功能低下、先天性呼吸道畸形、慢性鼻咽炎、佝僂病等兒則易并發肺炎、中耳炎、喉炎及副鼻竇炎。
護理: 1.注意休息,多喝水,忌油膩食物。 2.發熱時要注意臥床休息,選用物理降溫或藥物降溫(參考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護理)。 3.室內保持空氣新鮮,適當通風換氣,但避免對流風,以免病兒再次受涼。 4.須經常協助病兒變換體位,輕輕拍打背部,使痰液易于排出。 預防:
1.加強身體鍛煉,增強抗病能力。 2.注意寒沮調節,防止受涼,尤其是秋冬季節,特別注意胸部保暖。 3.對反復發作者可藥物預防,如黃芪每日6-9克連服2-3個月,也可用疫苗預防復發。
1.一般治療 關于休息、飲食室內溫度、濕度的調整等,詳見“上呼吸道感染”。嬰兒須經常調換臥位,使呼吸道分泌物易于排出。因咳嗽頻繁妨礙休息時,可給鎮咳藥,但應避免給藥過量以致抑制分泌物的咳出。當急性支氣管炎發生痙攣而致呼吸困難時,輕者參考以下中醫療法“實熱喘”處理,重者參考毛細支氣管炎及支氣管哮喘的治療處理。 2.中醫療法 本病中醫稱為外感咳嗽,由于致病因素不同,臨床分為風寒咳嗽、風熱咳嗽和實熱喘。治法以疏風散寒、清熱宣肺、降熱平喘為主。可結合臨床辨證施治。 (1)風寒咳嗽:以突然咳嗽,聲咳急頻為主,痰稀薄、鼻塞、流清涕、咽癢或伴頭痛、惡寒或不發熱、苔微白,脈浮。治以辛溫解表,散寒止咳。常用杏蘇散加減。 處方舉例:杏仁6g,蘇葉3g,前胡9g,半復6g,牛蒡子6g,生姜3片。 (2)風熱咳嗽:咳嗽不爽,痰以黃粘稠為主,咽紅口干,鼻塞流黃涕,或伴發熱有汗,舌苔身微黃白,脈浮數。治以辛涼解表,宣肺止咳。常用桑菊飲加減。 (3)實熱喘:除上述癥狀外,患兒發熱較高,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