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康復研究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強直性脊柱炎患病率約為0.29%。平均每千人有3人患此病,目前全國有超過500萬的患者,發病年齡一般在青春期后期,多發于10~40歲,平均發病年齡為29.2歲。強直性脊柱炎無法根治,復發頻率高,它又被稱為“不死的癌癥”。
強直性脊柱炎(AS)是以骶髂關節和脊柱附著點炎癥為主要癥狀的疾病,與HLA-B27呈強關聯。
該疾病是四肢大關節和椎間盤纖維環及其附近結締組織纖維化和骨化,以及關節強直為病變特點的慢性炎性疾病,屬風濕病范疇,病因尚不明確,是以脊柱為主要病變部位的慢性病,累及骶髂關節,引起脊柱強直和纖維化,造成不同程度眼、肺、肌肉、骨骼病變,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簡單解釋: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慢性炎性疾病,可引起脊柱、髖關節、骶髂關節等部位的損傷,導致頸、背、腰、臀部僵硬疼痛。后期嚴重時還可能導致關節畸形,使其無法活動。
患病原因并不明確,但一般認為,與環境、免疫、感染以及遺傳等因素有關,其中遺傳因素對于強直性脊柱炎影響比較大,有家族聚集傾向,與HLA-B27基因高度相關。研究表明,HLA-B27陽性的患者一級親屬患病概率可達25-30%。雖然HLA-B27基因的表達與強直性脊柱炎有高度相關性,但并非HLA-B27陽性的人一定會患強直性脊柱炎。另外,長期的過度勞累或者是長時間寒冷刺激,也是誘發強直性脊柱炎的誘因。
發病高峰為20~30歲。 一般起病比較隱匿,早期可無任何臨床癥狀,有些病人在早期可表現出輕度的全身癥狀,如乏力、消瘦、長期或間斷低熱、厭食、輕度貧血等癥狀。由于病情較輕,強直性脊柱炎還經常被誤診為椎間盤突出或是運動扭傷,而耽誤了病情,失去最佳治療時機。
目前最常見的臨床表現是腰痛和強直,28.8%~61.1%的患者以腰痛為首發癥狀。髖關節是關節損傷中最常見的部位,中國約59.0%~73.7%的AS患者出現髖關節受累。
在關節外表現中,絕大多數首先侵犯骶髂關節,以后上行發展至頸椎。少數病人先由頸椎或幾個脊柱段同時受侵犯,也可侵犯周圍關節,早期病變處關節有炎性疼痛,伴有關節周圍肌肉痙攣,有僵硬感,晨起明顯。也可表現為夜間疼,經活動或服止痛劑緩解。隨著病情發展,關節疼痛減輕,而各脊柱段及關節活動受限和畸形,晚期整個脊柱和下肢變成僵硬的弓形,向前屈曲。
如果懷疑自己患了強直性脊柱炎,應及時到風濕科就診。醫生會根據病史、臨床表現、HLA-B27基因檢測和影像學檢查結果進行判斷。
圖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963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