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腺癌檢查中同時使用乳腺彩超和乳腺鉬靶是因為這兩種檢查方法各有優勢和局限性,相互補充,聯合使用可以顯著提高乳腺癌的檢出率,尤其是早期乳腺癌。
乳腺彩超(超聲波):
優勢:對致密型乳腺組織(常見于年輕女性)顯像效果好,能清晰區分囊性(充滿液體的)和實性腫塊,能觀察腫塊的血流情況(多普勒超聲),可以實時動態觀察,引導穿刺活檢,無輻射。
局限性:對微小鈣化灶尤其是惡性特征明顯的微小鈣化的顯示不如鉬靶敏感和特異。檢查結果受操作者技術和經驗影響較大(操作者依賴性)。對乳腺整體結構扭曲的顯示不如鉬靶直觀。
乳腺鉬靶:
優勢:是檢測乳腺鈣化灶尤其是微小鈣化的金標準。很多早期乳腺癌的唯一表現就是特征性的微小鈣化簇,能清晰顯示乳腺的結構扭曲,對脂肪型乳腺(常見于中老年女性)顯像效果好,能提供乳腺整體結構的概覽圖,方便雙側對比。
局限性:對致密型乳腺中腫塊的檢出率和分辨率下降(致密腺體可能掩蓋腫塊)。難以區分腫塊的囊實性。檢查時需要壓迫乳房,可能引起不適。有低劑量輻射(雖然風險很低)。

研究明確表明,彩超+鉬靶的聯合檢查模式,比單獨使用任何一種方法,能檢出更多的乳腺癌,特別是對于致密型乳腺的女性。
聯合使用能提供更全面的信息(腫塊形態、邊界、鈣化特征、血流、與周圍組織關系等),幫助醫生更準確地判斷病灶的良惡性,減少漏診和誤診。
對于篩查中發現的可疑病灶,聯合檢查有助于更精確地定位和評估。
聯合應用場景:
篩查:40歲以上女性首選“鉬靶+彩超”組合,致密腺體者需補充彩超。
高危人群(家族史/基因突變):可增加乳腺MRI(敏感性最高)。
年齡與檢查選擇:
<40歲:首選彩超(無輻射,適應致密腺體)。
≥40歲:每年1次鉬靶,聯合彩超減少漏診。
癥狀導向檢查:
可觸及腫塊:彩超優先(鑒別囊/實性)。
乳頭溢液/皮膚凹陷:鉬靶(排查鈣化/結構扭曲)+彩超。

無論選擇何種檢查,結果需由專業醫生綜合解讀。例如,鉬靶發現的鈣化需結合病理活檢確診,超聲提示的實性結節可能需短期隨訪或穿刺。個體化方案應參考乳腺密度、風險因素及臨床癥狀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