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病夏治”是我國中醫藥治療中的特色療法,來源于《黃帝內經 素問 四氣調神大論》中“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的養生理論,即順應自然界的生化特性進行養生,是中醫學“天人相應”的養生思想與“治未病”的預防醫學思想的具體運用。
簡單來說,就是運用中醫的特色療法,在夏天進行預防性的調理,以緩解一些冬季好發病的發作。
肺主皮毛,“肺為嬌臟”,不耐寒熱,易為邪侵,尤以小兒、老年人最易受邪。與肺臟有關的呼吸疾病,適合且需要冬病夏治,包括了支氣管炎、哮喘、咽炎、扁桃體炎、反復呼吸道感染、肺氣腫、肺結核等。
許多婦科疾病都屬于“虛”“寒”的長期癥狀,適宜冬病夏治,祛除體內陰寒,舒經通絡,溫化寒濕,活血化瘀,從而促進盆腔血液循環,改善虛寒,包括子宮內膜異位癥、痛經、不孕癥等。
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竇炎、過敏性皮膚病、過敏性結腸炎等也十分適合冬病夏治,通過夏季調理,補益脾肺,調節臟腑,刺激經絡,改善體質,提高人體免疫力,根本上減少過敏性疾病的發作。

風、寒、濕三氣雜合而致風濕骨關節病,中醫統稱“痹癥”,此類癥狀多在冬季受寒時發作,病情反復,尤其需要冬病夏治,如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
胃脘痛虛寒證為多,調理宜溫通調補。用針灸等法刺激穴位,可激發正氣,緩解疼痛,減少來年冬季發作次數。適合冬病夏治的胃腸道疾病主要有: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潰瘍、慢性結腸炎等。
“三伏貼”選穴取定喘、肺俞、膈俞、脾俞、腎俞、膻中、天突等穴位,辨證選穴后,艾灸所選穴位后進行中藥穴位貼敷,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對治療急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氣虛反復感冒、長期慢性咳嗽、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慢性咽喉炎、免疫力低下等病癥療效顯著。
“三伏灸”應用具有溫經散寒、補虛助陽的艾灸,通過對經絡腧穴的溫熱刺激,通過灸療令陽氣滲入穴位經絡,通過經絡的氣血直達病處,標本兼治。對治療痛經、月經不調、婦科炎癥、肩周炎、頸椎病、骨質增生、胃痛、胃炎、咽炎、氣管炎、哮喘等病癥具有顯著療效。

夏季人體極易耗傷陰液,體內濕熱加重,從而出現心煩、口舌生瘡、頭暈腦脹等癥狀,同時夏又主“心”,心火旺容易造成“肺虛腎虧”。此時進補應以清補為主,以補而不膩之品,先清體內毒素,疏通經絡,修復臟腑,然后再扶正固本、滋陰補氣、養胃生津,使人體陰陽得以平衡,達到健康的狀態。與冬令膏方相比,夏令膏方更適宜亞健康人群和氣管炎、哮喘、關節炎等慢性病患者。這些患者絕大多數屬于脾腎虧虛、氣血不足,故在夏令膏方調補中采用益氣補腎、健脾化濕、理氣活血、調和陰陽之法,往往能夠收到較為滿意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