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代謝、血糖調節異常
經常熬夜的人晚上易餓,頻繁進食會導致脂肪代謝異常,胰島素分泌異常進而使血糖異常,增加空腹血糖增高的風險,也會提高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幾率。經常熬夜還可能使血壓升高,從波動性高血壓發展為持續性高血壓。
免疫系統受損
國際權威醫學期刊《Sleep》研究指出,連續一周每天睡眠不足6小時,人體免疫細胞活性下降30%。熬夜會抑制免疫因子生成,導致抗病毒能力減弱,這也是熬夜后易感冒、炎癥反復發作的根源。美國加州大學實驗發現,長期熬夜者的流感感染率比規律作息者高出2.5倍。
腦神經不可逆損傷
大腦在深度睡眠時會啟動“清潔程序”,通過腦脊液沖刷代謝廢物。熬夜則讓β淀粉樣蛋白等毒素堆積,加速神經元死亡。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內科研究證實,長期熬夜人群的阿爾茨海默病風險提升40%,短期記憶衰退速度較常人快20%。

把人體比作充電池,睡得晚如同耗電到只剩一格才充電,還過度充電;睡得少則像每次只充一點電。
這兩種方式對身體都有傷害,最好的方式是保持一段時間耗電狀態,到規定時間,電量剩20%左右開始充電,充6~8小時就拔掉。
睡得少(<6小時/天):
短期傷害:
記憶力、注意力下降,情緒焦躁,免疫力下降。
長期傷害:
腦細胞加速退化,肥胖、高血壓、心臟病風險增加。
睡得晚(凌晨后入睡):
短期傷害:
生物鐘紊亂,情緒煩躁、低落,胃腸功能紊亂。
長期傷害:
患癌風險、糖尿病風險增加,抑郁癥/焦慮癥發病率增加。

1.過度補覺
周末睡12小時甚至24小時,打亂人體正常生物鐘,還會影響內分泌、代謝和消化。
2.白天長時間補覺
白天曬不到太陽,睡足后晚上更難入睡,導致晝夜節律紊亂。
3.不規律補覺
白天上班時斷斷續續補覺,提心吊膽,大腦易處于亢奮狀態,增加焦慮和抑郁風險。
合理的補覺方式:
1.選擇合適時間段
在22:00到7:00這個正常睡眠時間段補覺,可根據自身情況適當延長睡眠時間。
2.白天小睡適度
白天可小睡一會兒,如13:00點到15:00間睡30~45分鐘恢復精力,不建議超過1小時。
3.有計劃補覺
工作日缺覺的話,可周末適當多睡1~2小時,按此節奏每周進行。
